Kaiyun网址 开云夜幕降临,路灯悄然亮起,照亮回家的路,为市民增添幸福感。去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以提升城市品质为出发点,强化城市照明保障,以智慧照明建设赋能城市照明精细化治理。
传统的照明测量方法耗时长、效率低。随着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市民对照明设施的效果、舒适度、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市通过数字化提升城市运行效能,积极破解城市治理过程中照明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为实现道路照明质量指标的快速检测,全面掌握夜间照明情况,成都市采用“移动式道路照明检测系统”,在车辆上加装照度传感设备,快速检测道路照度、均匀度等数据,经计算分析后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进行可视化呈现,借助颜色的变化能够直观掌握道路照明整体情况。与此同时,在地图上显示检测轨迹与数据,对夜间照明的整体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发现熄灯或树枝遮挡等问题后进行人工标记、后台汇总,准确记录存在问题的具体点位,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撑。去年以来,成都市已实施2次道路照明质量检测工作,共检测3100余条道路,全面掌握了市管区域的夜间照明质量情况,为城市照明的质量评价、日常管理、改造提升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早晨看到楼下的路灯关闭,我看了下时间,是7时21分,不是7时20分也不是7时30分,是怎么回事?”家住九眼桥附近的市民刘先生有了一个疑问。
据了解,成都市开展城市照明节能改造,推进LED(发光二极管)灯具更换。同时,安装使用单灯监测终端,实现城市照明“精细管理、按需开闭”。目前已陆续完成10万余个单灯控制器的安装并同步将数据对接至成都市城市照明综合监管平台,每一个单灯控制器通过与照明监控系统平台传递信息,精准管控每盏路灯的亮度和开关。
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在时间上实现了精准、按需照明,在区域上也可实现。“比如夏天的雷雨天气,某个城区乌云密布光线昏暗,另一个城区阳光普照,昏暗区域的采集点就会提醒我们及时开启路灯。”通过平台智能计算照明设施能耗水平,在保证市民日常照明需求的前提下按需调整,既保障夜间照明效果,又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2021年,成都市启动城市照明设施智慧化改造工作,计划通过3年时间,将照明设施既有钠灯光源全部更换为LED光源。同时,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让路灯接入“网络”,实现对每一盏路灯的精准控制。
据悉,成都市在每根路灯杆离地面1.8米的地方贴上了灰底白字的标识牌,上面印着灯杆所处路段名称、维护单位名称、二维码、灯杆编号、报修电话等信息。有了这张“身份证”,灯杆的所有信息都可以扫码呈现,为路灯检修、市民报修提供精准定位。所安装的标识牌采用了棱镜型工程级反光膜(EGP)材料,背胶为永久性胶水,能做到5年内不褪色、不脱落、不粉化,兼具防水、抗紫外线性能。
“给路灯赋予‘身份证’不单单是贴上标识牌这么简单。”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在普查照明设施的过程中,我们详细采集设施的类别、数量、状态、属性、地理位置等信息,为每一根灯杆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方便日常维护,为夜晚回家的市民亮起明灯。”
2023年,36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累计平整村庄公共空间及农户门前空闲地227处,拆除简易旱厕棚圈140处,拆除老旧设施及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230处,清理村庄柴草乱垛630处,清理沟渠累计超过1.3万米。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纪检监察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线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驻部纪检监察组举办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纪检监察机构视频远程教育培训(第22讲),深入学习贯彻习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部署深化改革攻坚,加强教育整治,推动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鉴古明今思来,实现水城相融、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近期,由广东省梅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梅州市梅江区凌风东、西路保护规划(2022-2035年)》(草案)正在公示中,进一步向社会征集意见。
根据日前召开的福建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消息,今年福建将全力抓好“安全、发展、保护、提升”四方面工作,全省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3.38万户,计划新建改造城镇污水管网上千公里,计划投资467亿元推进厦门、福州城中村改造。
自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立农房建设协管员制度以来,已从村“两委”干部、党员或乡村建设工匠当中选定村级农房建设管理协管员共4.91万名,不断强化农房常态化质量安全排查巡查,对各类房屋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建房活动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置。